其一、除雾器的布置形式
除雾器主要是由板片、支承装置构成。板片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稀PP、FRP等)或不锈钢(如316L、317L等)2大类材料制作而成。一般分为流线型和折线型。
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速度流经水平除雾器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波形板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
除雾器波形板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沫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雾沫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这样反复作用,从而提高了除雾效率。
气体通过波形板除雾器后,基本上不含雾沫。烟气通过除雾器的弯曲通道,在惯性力及重力的作用下将气流中夹带的液滴分离出来:脱硫后的烟气以的速度流经除雾器,烟气被、连续改变运动方向,因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烟气内的雾滴撞击到除雾器叶片上被捕集下来,雾滴汇集形成水流,因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浆液池内,实现了气液分离,使得流经除雾器的烟气达到除雾要求后排出。
除雾器的除雾效率随气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流速高,作用于雾滴上的惯性力大,有利于气液的分离。但是,流速的增加将造成系统阻力增加,也使能耗增加。而且流速的增加有的限度,流速过高会造成二次带水,从而降低除雾效率。
通常将通过除雾器断面的高且又不致二次带水时的烟气流速定义为临界流速,该速度与除雾器结构、系统带水负荷、气流方向、除雾器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关。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
在通常的化工操作中所碰到的气体中分散液滴的直径约在0.1~5000μm。一般粒径在100mu;m以上的颗粒因沉降速度较快,其分离问题很容易解决。
通常直径大于50mu;m的液滴,可用重力沉降法分离;对于小的细雾则要设法使其聚集形成较大颗粒,或用纤维过滤器及静除雾器。
除雾器布置形式通常有:水平型、人字型、V字型、组合型等大型脱硫吸收塔中多采用人字型布置,V字型布置或组合型布置(如菱形、X型)。吸收塔出口水平段上采用水平型。
其二、除雾除尘器在投入使用前需满足什么条件
除雾除尘器是烟气脱硫工艺中的重要设备,从除雾除尘器的规划到的制造,都严峻满足烟气脱硫体系作业工况的参数变化要求,将参数扩大到恶劣作业工况时的高值。在该设备投入使用之前,相关的技术要求是需要满足的,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需求。
除雾面积的核算要理论核算佳值的1.4倍,由于它是除雾功率好坏的基础,一般表现在除雾除尘器的叶片片型(两通道或三通道)、叶片宽度(或过流长度)。屋脊除雾器冲刷体系非常重要,在工艺水平衡的条件下,冲刷方式的设定值接影响冲刷作用(包含冲刷敞开程序、水压设定、喷嘴型式和安顿等),冲刷作用好坏也直接影响除雾功率。除雾除尘器在投入使用前需满足什么条件?
临界流速是整个烟气脱硫工艺满足除雾除尘器低除雾功率的核算根据,在此基础上可以优化规划,以尽可能下降工程造价;除雾除尘器在临界流速的工况作业,加大带水负荷,简单形成二次带水。关于煤质不稳定的作业工况,除雾除尘器不只需捕集含有浆液的液滴,也要捕集含有粉尘的液滴。除雾除尘器的组件要能当烟气脱硫工艺产生联锁失误而导致除雾除尘器作业环境温度到达120℃及以上,且在接连作业20分钟以上后除雾除尘器单元变形而不掉落;或冲刷体系产生问题时,冲刷作用欠好呈现的叶片结垢、堵塞使除雾除尘器产生过载而不掉落。